“好消息”“新突破”“特大利好”……各种选择性呈现信息、故意夸大其词、不专业的解读,可能会让不少人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一旦让公众误以为疫情已经完全可控,就容易麻痹大意,导致戴口罩、自我隔离等关键性工作出现松懈,这会直接影响防疫大局,贻害无穷。
多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病毒与疫苗研究屡有进展,多篇论文在学术刊物发表,地区性物资紧缺现状缓解,50多支医疗队伍共计6000多人驰援湖北……经过持续高强度攻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进展明显,让我们对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了更多信心。
信心是抗击疫情的长效疫苗。防疫紧急关头,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希望看到能鼓舞士气的新进展、好消息。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从抗击“非典”疫情的经验来看,这一次我们可能也得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抗疫还在爬坡过坎的阶段,丝毫不能松懈,盲目乐观尤需谨慎。
最近几天,一波被冠以“好消息”“新突破”“特大利好”的消息,在自媒体和社交网络广泛传播。然而,经过专业人士的分析与核验,这些信息要么不真实,要么过度解读,还算不上重大突破、抗疫拐点。比如,某机构宣称研制出了一款抗病毒喷剂并已用于一线医护人员,网民们很激动,但专业人士分析指出现阶段的“特效药”还有待检验,况且短期内难以量产,使用范围有限。
选择性呈现信息、故意夸大其词、不专业的解读,可能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副作用,让不少人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抗疫胜券在握。一旦让公众误以为疫情已经完全可控,就容易麻痹大意,导致戴口罩、自我隔离等关键性工作出现松懈,这会直接影响防疫大局,贻害无穷。
事实上,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仍在以较快速度增长,截至1月29日确诊病例数就已超过2003年的“非典”,且传播速度快于当时;世卫组织已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全球风险由中等调升至高风险;此次疫情的病源尚未明确,科研仍在攻关,疫苗研制更待时日;节后人员大流动在即,潜在的防疫挑战不容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月初一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抗疫部署,需要我们在思想认识上毫不松弦,把问题想得严重一些,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风险想得大一些,“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可失防万一”。
大疫当前,无论是过于悲观、惊慌失措还是盲目乐观,都不可取。乐观而不盲目,才是最理性的态度。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关部门更详细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需要媒体更准确地发布和解读信息,需要一些自媒体“帮忙而不添乱”,也需要专业人士及时澄清谬误。只有让民众更准确地把握形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凝神聚力迎战疫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